蒋婆婆(一):初见
文/白薇
“不听话就把你送到仁和场去!”
“仁和场没得水洗澡,蚊子多得很,等你再回来就是一身的包,痒得瞌睡都睡不着,还要长一头的虱子,到时候只有剃个米嘚儿(光头),看你怎么办?”
小时候,每当我一调皮,外婆就会提醒我,从此,仁和场就是一个“噩梦”般的存在。最重要的是,那里还有一个传奇人物蒋婆婆。
蒋婆婆当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妇联主任。经常有两口子吵架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只要她一出面,准能立马和好;或者是哪一家的儿子不听话又去赌博了,她就跑到茶馆亲自把人给逮回来,并说到对方心服口服为止······依照当地人惯用的形容:嘴上功夫好到都能把天上的麻雀哄下来。
终于,没有等到我不听话的那天,还是见到了我的蒋婆婆——我的祖母。因为我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外婆家,祖母又忙于工作,几乎没有见过面。可能是这“外”字显得不亲近,我便一直称呼外婆为“婆婆”。这下子又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“婆婆”,怎么才能区分两位“婆婆”呢?于是就有了“蒋婆婆”。
记得那天下午,蒋婆婆休假要回市里,妈妈就带着我去汽车站接她。车站里的人摩肩接踵,像一群乱了秩序的蚂蚁。妈妈紧紧拉着我的小手,生怕把我弄丢了。可在茫茫人海中,哪个才是我的蒋婆婆呢?
终于,在繁忙的人群中,兴高采烈地涌动着一抹桃红,眼看着那抹红越来越近······
“娃娃,哎哟,长这么高了,走,婆婆给你买好吃的。”
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“蒋婆婆”的场景。那时候的蒋婆婆虽说五十好几了,在她的那个年纪应该是端庄得体,时刻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及表情管理,尤其是她还在体制内工作了那么多年。可蒋婆婆完全没有这种意识,依然我行我素,不像政府单位里的老干部,倒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鸟。为什么说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呢?因为蒋婆婆还有一张舌战群儒的巧嘴,只要打开了她的话匣子,她能说上个三天三夜也毫不夸张。